从《梦华录》看古人市井文化-宋韵元杂剧

日期:2022-06-27 14:24:26 / 人气:1219 / 来源:本站

电视剧《梦华录》可谓是2022年现象级影视作品。与近些年其他热播剧内容来源不同,该剧并非改编自热门的网络小说,而是改编自元代戏剧名家关汉卿的杂剧《赵盼儿风月救风尘》(简称《救风尘》)。可以说,元代杂剧《救风尘》高超的叙事艺术为《梦华录》奠定了良好的剧作基础。这不禁引起了我们对元剧的兴趣。

1梦华录形象.webp.jpg

在古偶剧、历史剧扎堆的今天,《梦华录》因何走红?

剧情扎实,演员演技在线,服装道具、取景构图等方面讲究,给观众留下了较好印象。

再细心观察,还能发现《梦华录》带给观众的,除了视觉享受外,还有一种文化价值感。

这部剧将宋代市井风貌、生活美学、历史文化等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充满烟火气又带着雅致感的宋代生活画卷,令人心向往之。

4刘亦菲梦华录功夫茶.jpg

《梦华录》女主展示茶百戏

比如,第一集中,女主以“茶百戏”表演亮相,娴熟的“点茶法”成为“名场面”。点茶,是宋人饮茶的主流方式。茶文化是“雅宋”的代表之一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。

不少网友评价说,“日本的茶道来源于宋朝!”“原来咖啡拉花的技艺,中国古人早就玩透了!”

此外,这部剧发生地之一就是宋时江南水乡钱塘,当中多次提到径山茶、塘栖等,这让不少浙江观众很“上头”。

常常有人问:“我们为什么爱宋韵?”

延绵300多年的宋文化,把中华文明又一次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,对华夏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。这就是自信的理由。

关汉卿.jpg

著名艺术家李斛绘制的关汉卿像。资料图

元代是杂剧的繁荣期

熟悉中国文学的人都知道,中国素来有“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”的说法。这个说法指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脉络,也点出了中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的几大高峰。元曲正是“一代之文学”的代表。

救风尘梦华录.webp.jpg从文学知识上来说,元杂剧和散曲被合称为元曲。杂剧是戏曲,而散曲是诗歌。按照常理来说,两者属于不同的文体,不过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。由于元杂剧的影响太大,所以有人以杂剧来指代元曲。换言之,作为元代文学高峰的元曲就是出自杂剧。元杂剧形成于宋代,但在元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,取得了巨大成就。

梦华录宋文化.webp.jpg

在中国戏曲史上,元杂剧有承上启下的作用,也是中国戏剧发展的高光时刻,它成为中国戏曲艺术最早的成熟样态,并为明清时期的戏剧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元杂剧在内容上十分多元丰富,往往以反映民生疾苦为主,演绎出活泼生动的民间生活世界。在结构上,元杂剧表现为“四折一楔子”,《救风尘》就是典型的四折杂剧。

3梦华录张好好宋引章.webp.jpg2梦华录海报.jpg

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、白朴、郑光祖、马致远,他们也被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,代表了元代不同流派杂剧的创作成就。元杂剧的代表作包括《窦娥冤》《倩女离魂》《汉宫秋》《梧桐雨》等。关汉卿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位,他擅长写作悲剧,《窦娥冤》就是他最知名的作品。值得一提的是,《救风尘》恰恰是一个例外,也是关汉卿作品中悲剧性最少的一部。

元杂剧的叙事与文学魅力

元杂剧属于戏曲艺术。作为一种为了舞台表演服务的文学形式,元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,它通过将诗歌、音乐、表演、念白相结合,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。元杂剧往往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设置,同时也在文辞上下功夫,有着富于音乐性、既优美又通俗的文学语言,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别样魅力。

5梦华录形象.jpg6梦华录神仙.webp.jpg

从现存的剧本可以看出,元杂剧的创作已经趋于成熟,是十分精致的文艺创作。首先,元杂剧在内容上征用了大量在民间流传已久的故事,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,在素材的来源上十分广泛。其次,元杂剧角色被分为旦、末、净、杂,这些角色之间分工明确,并被予以高度象征化和艺术化的表现。最后,元杂剧的文辞非常优美,继承了唐诗宋词的抒情性,同时又予以通俗化的表现,通过唱和说白结合的方式推进叙事,“曲白相生”之间将作者的情感倾注其中。

例如,《梦华录》的原著关汉卿的《救风尘》中,主要讲述的是赵盼儿救宋引章的故事:汴梁歌姬宋引章被富家子弟周舍所引诱,轻信并嫁给了周舍,婚后遭周舍折辱和殴打。她写信给姐妹赵盼儿求救,赵盼儿施加巧计,以自身为引,从周舍手中骗得休书,成功救出宋引章。

杂剧中的赵盼儿聪慧而机智,体现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,同时故事的编织围绕着“救”展开,高度集中的情节编织体现了强烈的戏剧张力。而电视剧的改编正是以此情节为引子进行展开,将故事人物和情节扩充,讲述赵盼儿、宋引章和孙三娘这三个平凡女人进东京开茶坊创业的故事。

可以说,《救风尘》的原著为《梦华录》的改编提供了良好的叙事资源和文学基础。

7梦华录顾盼生辉形象.jpg图形8.jpg

文人融入元杂剧创作

元杂剧的兴盛有其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。一方面,元代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朝代,也是典型的多民族交融交往后发展的王朝,上层社会喜欢诸如歌舞戏曲这类的表演形式,且在社会风气上更为开放,这使得戏曲这种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,这是元杂剧发展的社会基础。另一方面,元代经济和商业的繁荣,使得戏剧表演更为社会化和商业化,成为城市民众消遣和娱乐的重要方式,因此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。

不过,颇有反讽意味的是,元杂剧的兴盛与元代文人地位的下降相关。元代朝廷并不重视文人的作用,让读书人处在“九儒十丐”的地位,这使得文人的身份和地位下降,他们不再像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一样属于处在社会上层的精英阶层。同时,由于元代一直没有恢复科举制度,这使得大量文人缺少了“学而优则仕”的上升空间,只能下沉到民间社会中,这使得元代文人与民众的关系异常密切。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这些满腹才情的文人沦落都市,与民间艺人相结合,为勾栏瓦肆写作杂剧和唱词等,而他们的有机参与对提升杂剧的艺术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亿智宣言2023.jpg

梦华录点映.jpg

于是像关汉卿这样的剧作家脱颖而出。他一方面十分熟悉和了解民间社会和民众生活,能够将素材加工整理为成熟的叙事作品;另一方面又有较高的文学素养,能够将文人的文学才华贯穿到创作中。因此,元杂剧的创作格外兴盛,成为中国历史上戏剧发展的高峰。

毫无疑问,像关汉卿《救风尘》这样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名作,不仅是在历史和时间的淘洗中积淀下来的艺术精品,也是中国人巨大的精神财富。在中国古典文学中,诸如此类的叙事作品还有很多,唐传奇、宋话本、元杂剧、明清小说中精彩的故事比比皆是,展示了中国人独有的情义和伦理,都可以供现代的创作者改编使用。

(作者简介:汪荣,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)


作者:深圳亿智品牌设计


现在致电 0755-8226512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Go To Top 回顶部